黑白颜色为主的封面,似明朗与阴暗的对立。九个方格组成的窗户,将世界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透过点点的星光,照耀在一个人的身上。周围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那跟随着自己一生的影子。天地也只剩自己的影子。这是看到《沙城》封面的感觉很是凄凉。封面上四行白体的小字,叙述着:死亡并非可怕的,可怕的是心中那没有办法补救的遗憾,没有享受过爱的人生。没有因为爱而将仇恨化解的自我的救赎的过程。
翻开书,看见的第一句话就是“致你我珍念的时月”。心猛地不适宜的跳动了一秒,你我珍惜怀念的时光岁月。人的生命何其的短暂,没有办法可以和时间较劲。而我们可以在垂暮之年慢慢的回味着那只属于自己的,充满爱与温暖的时光岁月。
“平稳是后来我与河生最为渴慕的生活。”这是文中里的话,也是我较为喜欢的话。平稳的生活,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生活。不管他的人生有多么的辉煌过,多么的耀眼过,多么的不堪过,多么的破落过。在人走到落幕的时候,希望的依旧是那儿孙满堂,幸福安定的生活。而“后来”是多么的让人感到无力啊。
现在的我们可以肆意的挥霍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可以做很多很多的自认为无伤大雅的小小的错事。可是,当到达一定的年龄时,我们还能说“以后”这个词吗?不断的错过,不断的说“以后,以后……”到了没有以后的日子时,那只剩什么呢?
之初是文中主人公的名字。人之初,性本善,是我看到名字想到的在《三字经》里的话。人一出世时,如同水晶玻璃般的透明无暇,易碎易污。没有任何的一个人出出生就是污秽不堪的。
人是需要慢慢的成长的,在社会这个大杂烩中成长。有的练就了冷血无情,攀权附贵,阿谀奉承,里外不一。而有的则是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爽朗可人。这样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生活的环境,接触的人一样的不一样。
之初与河生,两者都是从小就缺少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之初,虽有与养父母共同的一个“家”,但是那算是家吗?如果说只要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加一个孩子,一间房子组成的那是就是家,感觉真的好可笑啊。没有任何的亲情、温暖,没有任何的关心与爱护,有的只是无尽的冰冷。
之初被送到托儿所时,她就似乎明白了自己于那所谓的父母的心中只是一个以后的依靠。遇到连城,应该说是之初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被人呵护,被人疼着的。于连城,我的感触并不多。在我看来,他对之初的喜欢,应该是从那心疼开始,而两人又是从小一起,慢慢的,日积月累的。而在他渐渐疏离之初时,之初也在慢慢的将他隔离。“之初,为什么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这是连城在疏离之初后,感到后悔不舍时说的话。让我觉得真的可笑啊。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如同一件完美无瑕的物品。如果,它出现了那一丝一丝的裂缝,那么一个小小的缺口。那它还是完美的吗?
有的东西,我们一旦错过,一旦放弃了。那你再回头时,它也一样的不在了。没有人愿意没有任何条件的等待着你的回头。连城于之初,是人生中的遗憾,是一段美丽的插曲。曲终了,人也散了,只剩下那令人惋惜的叹气声。
河生,一个令我心疼的男子。当他在蒋樊和沈璐君之间迷惑时,是净空大师以一番话引他到空旷之地,让他自己慢慢的思考。当他明白自己应该离开时,他并没有悄然的离去。有的时候,悄然的离去,是让人伤心的做法。河生,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停留太久的男子。他在人们的眼中是神秘的,是无法琢磨的。喜欢漂泊,喜欢游走四方,似乎是河生的天性。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旅游,一个人的行走,令人心疼的男子。
当之初在笔记本中了解了他的一切时,之初就知道,自己莫不是最为了解他的人了。当之初受尽苦难回到沙城时,想到的是河生,在寻找各自父母的路途中,与其相伴的依旧是河生。河生与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命中的一部分。当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时,之初心里是真的欢喜的。因为之初明白,当初他们抛弃自己是因为自己的父亲身体的问题。而不是,自己是一个累赘。在见到自己的亲身父母后,我想,属于之初的幸福,属于之初的生活也一样的来到了。
对于《沙城》我的感慨很多很多,可惜,有的感情只能自己一个人慢慢的体会,没有人可以与自己分享。文字是僵硬的,可是,人的感情却是生动而活泼的。《沙城》并没有太多的爱恨情仇,有的只是平淡的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人活在世界上,并非只是为了那些爱呀,情呀的。更多的是为了一种责任,一种为了别人的责任。这样说,可能很幼稚。 但是,这样的活着的人少吗??对于《沙城》,我读懂了很多。但是没有办法用文字一字一句的将其叙述出来。寥寥几笔,只为了想表达自己心中的感觉。
蛮喜欢关于青春物语的书,总是在看见喜欢的就买回家,拆封,阅读。在看完后,总是忍不住叹息,青春有太多的无奈与悲哀。我们没有办法不去悲伤,不去难过。
我们只能在看了一次有一次的人生后,去努力的做好自己,努力的不让人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