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柘荣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吴恩银
(文章来源:互联网)
当前,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展开。但是,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众多偏差和误区。为了纠正课堂教学的误区,把握正确的课改方向,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笔者对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出如下“八性”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限时的教育活动,每一节课都应有它特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虽然,这些目标与任务不是“纯计划”的,“一成不变的”,但是备课时课堂教学目标的能动设定和教学时教学目标的灵活把握依然是课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要求。当前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教学的盲目性,存在两个突出表现:不少课堂或由于教师教学没有认真设计,课堂上不知所云。或由于“开放性”教学的“过度”,收不拢,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课堂教学“欠债”,使教学任务在规定的时限内无法完成。所以,抓课改课堂教学,就得抓课改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观设计→科学布置→精心分解→扎实完成。教学活动要围绕教学目标而拓展,这样才能收到教学实效。
二、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技艺就是要懂得利用教材、处理教材和应用教材。当前课改课堂教学在教材处理问题上存在两个极端性问题,一是:在课堂上“不用”教材,“脱离”教材,在教的过程中,似乎“遗忘”了教材。二是:面对教材内容不知取舍,不懂灵活处理。存在“照本宣科”现象,这两类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课改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课改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这种现象,要引领教师学会教材处理,使之符合科学性、灵活性和合理性的要求。要从学生知识层面出发选择详讲或略讲;从教材知识结构出发选择拓展和弃舍;从便于教学角度,选择教学内容的先后;正确灵活地使用教材。
三、教学方法的最优性
一堂课教学有多种方法的选择,但是,我们所要应用的是“最优”方法。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不适应培养人才要求的不良教法而选择因地制宜,符合学情,适应教材内容与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的“最优性”方法。在当前课改课堂上“穿新鞋走老路”现象依然存在,“满堂灌”的还为数不少。为此,教师要有“方法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切实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课改的要求;其次,要善于博采众长,吸纳他人良好的教学策略,为教学服务;再次,要彻底放弃“满堂灌”,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思考、质疑和互助合作学习。同时,在教学教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一定的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探讨教与学的方法,让学生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见与建议,让学生当参谋,把学生喜爱而又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四、学法指导的凸现性
新课改教学凸现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增强培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的意识、理念,另一方面要研究、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举措,用有效的策略去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当前课堂教学一大问题就是教师没有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实践中还只是顾及教师自身的教学,很少引导学生用良好的方法去学习。为此,教师要改变旧况,切实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要让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学,在课后要引导学生去自学,在学生自学方法指导上要下大力气,二是加强解题方法、思路的启迪,尽力能让学生举一反三。练习、试题不在多而在精,贵在触类旁通;三是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究、思考中掌握总结学习方法。
五、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现代教学的一大原则,课改教学更是把“实践性”摆上极端重要的地位。联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是课改的战略性要求,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就不能很好地落实课改教学工作。为此,要尽一切努力,联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在深度和广度上挖掘教材知识理论、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进而把握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向、依据和联系点。另一方面,教学问题尽力思考从现实、从学生身边熟知的实例中提出,让学生思有所指;举例尽力从学生能够感知的事例中佐证,让学生知而折服。要引导学生会应用学习过的知识与理论来思考、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课改教学让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六、强化教学的兴趣性
课堂如果似磁场,能牢牢的吸引学生,那么这种课堂就是十分成功的,我们不指望每个课堂都能成“磁场”,但是,要求每个课堂增强教学的兴趣性,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快乐感是确保课改教学成功的一大要求。为此,教师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上课要有激情、热情,上课注重讲究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七、课题答案的多样性
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探究意识与能力的锤炼。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多样性解答来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新思路与新方法。在此要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鼓励学生对同一课题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解答,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二是对问题的不同答案要引导学生注意正确性和最优性的明辨,不能让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似是而非,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一定要引导学生区别各种答案、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从而选择最佳的方法和答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和科学的探索。课改课堂教学,一些教师对学生解答问题的答案与方法没有做科学正确的引领是极其有害的,必须加以改正。
八、评价学生的多元性
课改的一大任务就是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课堂教学层面上思考对学生的评价,应逐步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并注重发展性评价。从层次性要求上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评价内容上说,不光以学科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更应在知识、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评价学生,不仅要看学生阶段性考试的成绩,而且要看学生在课堂、课外及平时的成绩,尽力做到综合评价;另一方面从评价对象上说,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不搞一刀切。评价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进步与发展。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着眼于发展。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总之,课改课堂教学的“八性”要求,是当前课改实践中提出的迫切要求,把握好课改课堂教学的“八性”要求,则有利于使课改课堂教学朝正确的轨道与方向发展,进而更好的实现课改的任务与使命。